隨著首個全國碳
市場履約期收官,全國各地生態環境廳紛紛公布相關工作情況,蘇州查處全國首起
碳排放配額未按期履約違法案件引起市場關注。
近日,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對張家港某公司開展節日生態環境安全檢查中,發現該公司未按時足額清繳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額,涉嫌違反《碳
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十條之規定。目前,蘇州生態環境部門已責令企業整改并對該企業違法行為予以立案查處。
針對蘇州查處的未履約案例,多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該懲罰體現了監管對于未履約企業是零容忍的,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以此鞭策相關企業更積極地參與
碳交易。但業內人士也指出,該案存在諸多信息不透明,比如未履約企業名稱、未履約額度等相關信息未進行披露。若全國碳交易市場未履約企業的信息披露只在地市級渠道進行公布,其市場監督作用大大減弱。
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將持續擴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
法規、標準和體系有待盡快完善。依據規劃,在“十四五”期間,
石化、
化工、
建材、
鋼鐵、
有色、
造紙、
電力和民航等八大高耗能行業將逐步納入全國
碳市場進行交易。2022年,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有望先被納入該市場。